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无障碍 | 适老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历史人文 > 古代文明
分享到:
寨子岭古窑址群
  • 2019-08-13 17:13
  • 编辑:
  • 作者:
  • 来源:
  • 【字体:    

火与土的艺术   

———寨子岭古窑址群   

唐忠勇   

潇水自道州古城向东一路奔流在一个叫白马渡的镇子边突然流转北去,水势逐渐缓慢江面越来越开阔,沿河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庄稼庄稼的尽头是高高低低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朝阳或晚霞中山色如翠如黛。双牌水库把潇水托展开来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洑水、九疑河、青口河等大小支流也来凑热闹清亮的河水在不断地汇入,静静的湖面上有渔夫在撒网偶尔有渔歌传来,一个古老的小镇­­­­­­­­­­­­­­­­­­­­­­­­­­——青口便矗立在这诗画之中。   

不知青口始建于何时《光绪道州志》零星记载该处汉代便设有卫所。到宋时这里是古道州南进北出的唯一水上通道南来北往的船只和五湖四海的客商汇聚于此,于是便有了店铺酒肆和灯红酒绿当然偶尔也有文人墨客匆匆而过,青口便有了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小道州”  

大宋烟雨潇水畔百家窑场次第开   

北宋是一个文人社会也是一个“小康社会”,优越富足的生活不仅使文人懈怠也使一个民族和国家懈怠。歌舞升平使人忘记忧患当外族入侵的时候,统治集团竟然不知所措于是国土开始沦丧。慌乱之中宋室开始南迁临安(今杭州),南宋便粉墨登场了蒙古悍将的铁蹄并不因为拥有宋代广阔的北部疆域而满足,相反他们进攻的步伐加快了。此时人心的恐慌达到了顶点,几乎所有士农工商都在南迁那些专门生产瓷器的工匠也带着家小到南方来了,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参与南方诸窑或干脆另起炉灶开始了在南方的瓷业生产,所以我们今天发现南方许多瓷窑的产品都带有北方钧窑、耀州窑、建窑等窑口产品的特征。   

从道州古城顺潇水而下一直到双牌县的瓦窑滩,大大小小的窑址群多达百余处其中尤以青口的寨子岭、庙头、武家滩三处窑址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在此三处调查发现的遗址即有粮站窑址、电排码头窑址、寨子岭村窑址、渔场窑址、庙头老村窑址、后背山窑址、武家滩河边窑址、茶树里窑址、泥江口窑址等三十六处,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各窑址附近很容易找到瓷片和废弃窑具堆积,堆积层呈圆锥状直径10~30米,地表高度1.5~6米之间也有把瓷片和废弃窑具填坑掩埋的,如寨子岭村窑址和粮站窑址掩埋最深处达8米左右。由于寨子岭、庙头、武家滩均在潇水河东岸寨子岭窑址相距庙头老村遗址仅500米,相距武家滩河边窑址和茶树里窑址仅800米这三处窑址地理空间较近,各窑生产时间又都在南宋时期因此,我们把这三十六处窑址统称为寨子岭宋代窑址群  

如冰似玉活色俱器成精绝天下行   

陶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中国古代陶瓷器成为当今世界瑰宝的比比皆是,唐代大诗人陆龟蒙写道:“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短短的十四个字使越窑瓷器荣耀备至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成为皇家专享,时至今日仍在不断征服世界人心明清两代由于海运发展迅速,中国瓷器成为出口最大宗商品与茶叶一道外输欧亚各国,换回珍珠、宝石、香料等异域奇珍因此欧洲在古代称中国为China。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  

道州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4000年的古陶片这些陶片经复原为一件釜形器。陶釜为侈口、圆唇、斜弧壁、尖环底外壁饰绳纹。这些陶片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陶片说明道州人早知道制陶,而且为了使作品更美观还学会了在器物外壁饰绳纹美化陶器。   

寨子岭窑址并不以烧造历史悠久而显著而以其窑址数量之多、窑群规模之大、地理位置之便、造型种类之奇、釉彩运用之繁、作品刻画之工、产品销路之广而著名。寨子岭窑址群规模及窑址数量已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江永玉阱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衡山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造型种类和釉彩运用上要丰富得多在作品刻画上也较之高超许多。可以这样说寨子岭窑址群是南宋时期潇水流域和湘江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重要窑场之一。   

寨子岭窑址群所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首先,它临近潇水周边河网交错,水运极其发达为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其次该窑址群周边都是群山峻岭,西有宜山岭北有中华山,东有杨梅岭和界牌岭这些山上植被极其发达,尤其是高大苍劲的松木遮天蔽日应有尽有,为烧造瓷器提供了燃料再次,窑址周边有大量适宜做瓷的优质瓷土(高岭土)为制瓷提供了原料。因此寨子岭窑址占尽了地利。   

该窑址群出土的器物中已发现有瓶、碗、盘、盏、盒、香炉、执壶、盆、坛缸、玩具、狮虎摆件、砚台、建筑构件等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具、祭祀用具、玩具、文房用品、建筑构件等,种类繁多其中,瓶就有梅瓶、葫芦瓶炉有三足双耳式、圈足式等;玩具有哨子、家畜家禽等小动物这些产品的胎质分灰胎和红胎,大多粗松胎内含杂质较多,瓷化程度不是太高显示了当年烧制的温度在1100℃左右。在制胎上瓶、碗、盘类等圆形器用手工拉坯成形,动物玩具用手工捏塑成形部分狮虎类摆件还运用了模制成形法,另外贴塑也运用得比较多上述造型中,不仅继承了南宋以前一些器型也有一些器型是根据当地百姓需要而设计的,具有道州本地特色如道州人喜欢喝本地酿造的红薯酒,而酿造这种红薯酒需要大型的坛缸和冷却缸(俗称过缸)这些大型的坛缸、过缸残片出土很多,说明寨子岭窑址群曾经大量烧造过此类产品又如,道州人爱吃泡菜(俗称酸咸菜)该窑址就大量生产带盖有檐的酸咸坛缸。以上说明寨子岭遗址群产品不仅多样,而且有些产品独具特色是其他窑口所没有的。   

瓷器装饰方法分胎装饰和釉装饰两种该处产品胎装饰有模印(用事先制好的模具印制花纹)、手工刻花、手工画花、二次入窑、贴塑等,这些工艺方法是直接在胎上印、刻、画、贴纹饰上釉烧制后会在釉面凹凸出纹饰,能起到美化器物的作用釉装饰就是以多彩的釉料呈色来装饰器物。寨子岭窑址群产品纹饰以牡丹经纹、莲纹、缠枝花卉、双鱼、贴塑小佛或小动物为主青黄、青、褐釉为大宗。一般来说普通产品上半釉、高档产品上满釉,但大部分底足无釉也有双色釉的产品出现,如点彩即在已上好一次釉的产品上用软笔蘸上另一种不同的釉色点画在第一次釉上,经二次入窑烧制出来这样就可以使产品釉色更加丰富,进一步美化产品  

寨子岭窑址群产品纹饰刻画精美釉层较肥厚,其印、刻、画技法可以与北方耀州窑相媲美其点彩法(特别是虎皮釉器物)又有仿建窑产品特征,而耀州窑和建窑分别是北方两大著名窑口说明寨子岭窑址产品质量及工艺水平之高,同时也说明有耀州窑、建窑工匠参与了寨子岭的瓷器生产。   

便利的水陆交通为寨子岭窑址群产品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潇水、湘江再入洞庭,产品可以运至长沙、武汉由湘江进入灵渠可远销至广西,再由梧州或湛江销往海外古代道州陆上交通也比较发达,产品经潇贺古道(道州—贺州)入两广等等。从考古发掘结果来看在长沙、梧州、湛江、广州等地均有寨子岭窑址产品出土,说明该处产品销路之广之大  

州史县志皆不著谁知当年匠作勤   

在资料《光绪道州志》、民国《永州府志》资料中也没有找到关于寨子岭窑址群相关记载窑口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产品如此精美的宋代制瓷中心竟在潇水河畔一躲就是近千年。   

伴随着各种瓷器产品出土的还有各种窑具如匣钵、支钉、垫饼、瓷轴帽、印花模具等。匣钵、支钉、垫饼、垫圈很多各窑址堆积层中均有发现,印花模具则很少目前只发现三件,均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中两件刻有纪年款,一件印面阴刻缠枝莲握部阴刻“淳熙二十年□□”,另一件阴刻菊瓣纹握部阴刻“天圣八年五月书、周五”。这两件珍贵的刻有纪年铭款的印模准确显示了该遗址群的烧造年代  

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确定寨子岭窑址群烧造年代的上限和下限,从产品制胎、圈足、纹饰、器形等方面看估计其在北宋晚期开始烧造,直至元末整个烧造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在这200多年中勤劳智慧的匠师们用他们的作品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品  

瓷冢荒草年年生保护利用正当时   

寨子岭窑址群自1987年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后引起了省、市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寨子岭窑址群保护范围太宽个别偏僻的窑址不时遭到破坏或盗掘,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加大执法力度对该窑址群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该窑址群已列入科学发掘计划相信不久的将来,寨子岭窑址将会增添更光辉灿烂的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