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镇政府驻地位于“白芒铺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38′2″~111°44′34″,北纬25°26′24″~25°33′45″。地处县东部,东临宁远县水市镇,南抵四马桥、蚣坝镇,西靠蚣坝、上关街道,北与白马渡、柑子园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白芒铺圩,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8,距县城12千米。
政区沿革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蒋居乡一部分。民国2年(1913年)属道县南三区。1950年9月设白芒铺乡。1958年10月属八一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5月设白芒铺人民公社,属第九区。1984年4月改白芒铺乡,属清溪区。1995年6月撤区并乡,与小甲乡合并为白芒铺乡。2011年12月改白芒铺镇。
行政区划代码431124111
政区划分2016年前辖野竹福、广文铺、何家、黑泥山、绕塘、湾田、竹山、下洞、小甲、人和圩、彭家、洞仂口、西园、黎家兴、岩口、马垒、龙岭头、陀仂复、牛桥、杨家岭、木栅、柱兴、精华、白泥山、潘家、吴家、杨家、三里井、邓家等30个村民委员会。2016年合乡并村后辖野竹福、广文铺、何家、绕塘、湾田、小甲、彭家、徂復、黎家兴、岩口、马垒、龙岭头、陀仂复、柱兴、白泥山、潘家、杨家、三里井、邓家等1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10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9年辖区总人口3.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9463人,占55.6%;女性15540人,占44.4%;14岁以下6490人,占19.4%;15~64岁25323人,占75.7%;65岁以上1639人,占4.9%。人口以汉族为主,达33330人,占99.63%;另有瑶族122人,占0.3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6.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5千米,总面积102.4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7.57平方千米,占95.4%;水域4.86平方千米,占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属丘陵区,东与宁远交界有把截大岭,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平均在海拔177米,最高点双巴坳子海拔597.9米,最低点龙江桥处海拔172米。
水文全乡只有一条黎家兴小河流入龙江、注入潇水。灌溉用水主要靠水库、山塘,现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骨干山塘154口。
自然灾害主要为洪灾、旱灾、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68年6月25日,西源水库垮堤,造成7000亩水稻受灾。旱灾主要发生在夏、秋、冬三季,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89年8月,造成5000亩水稻,4700亩旱地作物受灾。雹灾平均每年1遇,最严重一次在2005年5月1日,降雹时间约30分钟,涉及境内柱兴、白泥山、潘家、绕塘、人和圩、小甲等行政村,造成350亩烤烟绝收。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34631亩,人均1.04亩;其中水田27322亩,旱地7309亩。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花生、大豆、蔬菜为主。2019年农业总产值4.2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花生、大豆、蔬菜。2019年烤烟种植2200亩,产量38.6万千克。
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9年生猪饲养量8.48万头,年末存栏1.14万头;家禽饲养量50.3万羽。
工业以建筑材料、来料加工等为主,2019年工业总产值2.75亿元。
商业外贸201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共有商业网点75个,职工604人;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1.8亿元。
财政金融2019年财政总收入1400.5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2%。2019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9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处,各类文化专业户52户,藏书40万余册。
教育2019年末有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862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4656人,专任教师2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1354人,专任教师17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9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2%。
科技(略)
体育2019年末有学校体育场7个,看台设座椅100张,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4%。
广播电视1998年建成广播电视站,2019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全覆盖。
医疗卫生2019年末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9个,床位2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4.2张;固定资产总值102.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6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4人。2019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200人次。19个村100%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2019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户,人数37人,比上年减少6%,月人均235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10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754人次,共支出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0户,人数598人,支出13.07万元,比上年减少15%,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长15%。⠂༯span>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幸福之家)3家,床位6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0人。⠂༯span>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3441人,参保率100%,累计享受待遇人数5421人,发放养老金647万元。⠂༯span>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有厦蓉高速、省道S323线。厦蓉高速2012年建成通车,在小甲留有互通出口。
邮政电信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2.1万份。电信服务网点32个,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90户;移动电话用户覆盖率100%,互联网户户到家。
镇区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镜内有小甲至道县、精华至道县两条客运线。
供电由柑子园变电站供电。
园林绿化2019年末镇驻地有花坛20个,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