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行政划分
分享到:
道县仙子脚镇
  • 2022-06-07 10:29
  • 编辑:
  • 作者:
  • 来源:道县仙子脚镇
  • 【字体:    

行政区划

仙子脚镇位于道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6公里。东与桥头镇、寿雁镇毗连,南接清塘镇,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全州县交界。镇政府驻分水桥居委会,仙子脚镇辖分水桥一个居委会,仙子脚、齐家湾、罗敏、小洞尾、洞尾、车田洞、黄田岗、塘头、神仙头、堡子岭、 蒋家岭、下坝洞、下石塘、下白、沙田、石山脚、岭背、白土塘、向明、大伟等20个村,265个村民组。

历史沿革

1951年为下石塘乡。1956年撤区并乡以驻地命名为仙子脚乡。1958年属五星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改仙子脚公社。1964年改名为红岩公社。后恢复为仙子脚公社。1984年改设仙子脚镇。1995年撤区并乡,将原沙田乡合并为仙子脚镇。

基本状况

全镇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926亩,水田10761亩,12219户,43262人。境内山峰林立,林木茂密。西南是都庞岭,有七个行政村地处山麓,西北有禾仓岭、屋门岭等山,岩溶发育,有永安、清水、高木三个关口,地势险要。洑水河、齐心河由北向东流来,至境内汇合小河,水势渐大,河床渐宽,沿河一带,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大豆、水果等。盛产稻谷、高粱、玉米、黄豆、绿豆、罗汉果、棕、柰李等。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和商贸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仙子脚镇人口以汉族为主,达43058人,占99.53%,另有瑶族人口204人,占0.47%;2020年人口出生率10.99‰,人口死亡率6.09‰,人口自然增长率4.9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4人。

农业

2020年,仙子脚镇农业总产值3.5986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20年生产粮食2.18万吨,其中稻谷1.81万吨,玉米0.23万吨,奈李30吨。2020年蔬菜种植1.98万亩,产量3.55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蒜、西红柿、茴香、萝卜、莴笋等。2020年,羊饲养量3.24万只,年末存栏11020只。

商贸业

2020年,仙子脚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亿元。共有商业网点106个,职工319人;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6亿元。2020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632亿元,比2019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3014万元,比2019年增长15%。

文体事业

2020年末,仙子脚镇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6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各类图书室36个,藏书3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23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伟文光石刻1处。仙子脚广播电视站,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入户率68.6%。2020年末有学校体育场4个,看台座椅200张,有18个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中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

教育事业

2020年末,仙子脚镇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784人,专任教师26人;仙子脚中学、仙子脚小学、沙田中学、沙田小学三所学校,共有小学在校学生3453人,专任教师1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833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20年末,仙子脚镇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34个,床位3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7.25张;固定资产总值7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7名,其中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16人。2020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21万人次。

基础设施

2020年末,仙子脚镇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196.28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450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人,联通电话用户6000户,互联网用户3900户。1991年建自来水厂,有深水井2眼、红安岭高山引水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3.65万立方米。辖区内原用上坝水库电力,2004年电网改造后,用大电网供电,2020年冶炼城内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020年末全镇集镇及周边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

交通

仙子脚镇境内是通往广西的边贸重镇。有厦蓉高速、省道S323等公路干线贯穿全境,设有进出通道。辖区内有客运站1个,发往道县、下坝洞村、桥头镇、沙田村,日发客运班车32班次,日均客容量1000余人次。

旅游名胜

仙子脚镇境内有洑水风光(喀斯特地貌)、蒋家岭-永安关红色文化旧址(红军战斗遗址)、文光石刻(大伟摩崖石刻)。

红军战斗遗址

1934年9月2日,红六军团到达蒋家岭附近。蒋家岭地处永安关关口,是湘、桂交通要塞。桂军为堵截红六军团,特派李宗仁、白崇禧的第七军第十九师及广西保安团一百余人驻守永安关、蒋家岭。桂军企图凭借天险和优势兵力阻止红军前进,并联合湘军准备围歼红军。战斗打响,肖克军团长改正面强攻为佯攻,牵制敌人火力,同时绕道沙田,迂回上山,使敌人腹背受敌,从而抢占金山独岭,然后三面同时夹攻螺壳界。蒋家岭一战,号称"铁军师"的桂军十九师溃败。3日,红六军团主力部队经清水关胜利进入广西。蒋家岭战斗旧址遗留战壕近4000米,各类掩体和指挥所百余个。红六军团后代一行详细了解当年红六军团过道县的战斗情况,希望当地政府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整理、修缮、保护革命旧址,教育年轻一代勿忘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红六军团后代一行还将前往双牌、零陵、冷水滩等地探访红军标语房、渡口和会议遗址。

大伟摩崖石刻

大伟摩崖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的仙子脚镇大伟村后半山中,面积约为3平方米。摩崖石刻共七方,书体有楷、隶、草等,碑文保存完好。其内容有唐大和七年(883年)仲冬三日记述熊氏族人始居大伟村的题刻一方,明嘉靖五年(1527年)灌阳府教谕顺德黎献和题咏一方,明进士、工部侍郎、道州(今道县人)何天衢品咏一方,另有无年款草书题刻"文光石",隶书"大伟村八景述"和楷书"乾坤清气",其书刻均为上乘佳作。"乾坤清气"古刻为东汉熊尚所书刻,据《道州志·人物》载:熊尚、字子高,舂陵(今道县人),生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官拜散骑都尉,授灌阳长,终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三月二十七日,卒于官、封龙平候,归葬乐福堂乡龙村老祖山。此摩崖石刻是一份具有重要价值的宝贵石刻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