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乡政府原驻地位于“审章塘村”得名。
地理位置:审章塘瑶族乡位于东经111°32′48″~111°39′14″,北纬25°17′56″~25°24′13″。地处县南部,东与蚣坝镇隔河相望,南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头铺镇、界牌瑶族乡接壤,西与祥霖铺镇交界,北与蚣坝镇毗邻,乡人民政府驻审章塘圩,距离道县县城29千米,辖区总面积107.11平方公里。
2016年乡村合并后辖14个村行政村,现下设199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审章塘村。2018年末,辖区总人口291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63人,城镇化率12.9%。另有流动人口446人。
政区沿革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登封乡。民国二年(1913年)属道县西右五区。1950年9月设审章塘乡,属第七区。1958年10月为超美人民公社审章塘大队。1961年5月改为审章塘人民公社,属第七区。1968年撤区,为审章塘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审章塘乡,属祥霖铺区。1991年11月改为审章塘瑶族乡。2015年11月兼并井塘瑶族乡设立新的审章塘瑶族乡。
行政区划代码431124210
政区划分2019年末辖审章塘、冯家、鸭婆颈、莲花宅、向荣、松柳、黄土坝、皂角坝、黄家、沙子河、桃花井、永和、井塘、福六田等14个村,下设199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审章塘村。
人口面积:2018年末,辖区总人口291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63人,城镇化率12.9%。另有流动人口446人。少数民族人口14981人,占总人口的51.4%。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审章塘瑶族乡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坡,地势南高北低,在南边有猫儿岭、马鞍山、桃花岭三山鼎立。地面高程平均在海拔205米,最高点为井塘村石落寨海拔926米,最低点皂角坝河道海拔172米。
自然灾害:审章塘瑶族乡主要有冰雹、洪涝、旱灾等。旱灾最严重的是1989年7、8、9月夏秋连旱,涉及到17个村,造成晚稻减产60万公斤。水灾最严重的是2008年6月13日特大洪灾,全乡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亩,损失120万元,房屋倒塌231件,损失210万元,河坝水渠冲毁5320米。
水文:审章塘瑶族乡境内属湘江水系,涔天河水库灌区。潇水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途径莲花宅、向荣、九井等9个村,河道长约28.7千米。
自然资源:水资源审章塘瑶族乡有杨柳塘大塘、指背塘2个小二型水库。矿产资源审章塘瑶族乡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铁矿、铅锌矿、高岭土,集中分布在黄土坝、洞民、松柳村一带。
一、经济指标
2021年底,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9672万元,比2016年底同比增长49.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9.68万元,比2016年底同比增长116.34%。
二、产业发展
一是油茶产业稳步发展,全乡传统优质油茶林8万余亩,五年来实施油茶垦复6000余亩,每年能为群众增收近6000万元。二是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培育各类养殖专业大户26户,引进温氏集团养殖场4户,全乡每年出栏生猪30000头以上。三是烤烟产业持续发展,五年来从最初的烤烟种植不足500亩发展到今年种植优质烤烟1800亩,投入200余万元新建密集式烤房50座,投入400余万元建设洞民烟基项目,今年烤烟产业可创税80余万元。四是优质稻种植全覆盖。培育水稻种植模范村4个,千亩示范村2个,发展2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18户,2020年荣获全县粮食生产先进乡镇。五是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社纷纷成立近20个,成为引领全乡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合作社发展优质蔬菜基地500余亩,柑橘类果园近5000亩,种植青蒿等药材500余亩,种植瓜娄400余亩。中央新闻联播还特别报道了审章塘瓜娄种植基地,大大提高了我乡的知名度。
三、项目建设
一是总投资9.6亿元的审章塘风电场项目,从2017年开工建设到2019年顺利建成投产,该项目建设安装48台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1.9亿度,创税1600万元。二是涔天河灌区右干渠项目,审章塘段总长8.8公里,渠道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工程量已完成了80%以上,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我乡农业生产用水。三是投资4.2亿元的永州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20年开工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产使用。四是葫芦岩红色景区建设项目,目前景区投入近2000万元,从去年十一试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极大地提升了全乡的旅游知名度,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四、脱贫攻坚
全乡有井塘、审章塘、松柳等三个省定贫困村,桃花井、向荣、沙子河、黄土坝等四个面上村,共有贫困户571户2549人,2019年顺利实现三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民生事业
一是农业农村基础工程。修通淤堵几十年的晏家田至黄泥洞8.87公里水渠,为8900人解决生产用水问题,成功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对水渠进行修补加固,确保莲花宅、松柳、向荣、黄土坝、审章塘等村7317亩农田旱涝保收,为保证全乡农业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修通黄土坝、茶园等村的通村公路10多公里,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接通了向荣村渔江州自然村高压电,结束了全乡无电村历史。二是景区基础设施。在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累计投入236万元,在红色旅游景区硬化道路1200米、修整机耕道900米,新建公厕2座。同时,全力打造“红色文化、瑶族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葫芦岩乡村振兴示范点。三是生态环境整治攻坚。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空心房8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改厕1290个,2020年12月8号顺利通过创省级卫生乡镇验收。完成审章塘村、井塘村两个小微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对洞民尾矿库重金属污染进行了防漏环保治理。四是平安建设。扎实开展平安创建工作,采取“四包责任制”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全乡范围的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五年来没有出现集体访、越级访和赴省进京上访。2020年4月我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
名胜旅游:辖区有审章塘村葫芦岩自然村红色旅游景区,1934年11月19日开始,红八、九、五军团、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陆续进入道县,经四马桥、蚣坝,来到葫芦岩千年古渡北岸,当地村民将自家的木料、板、楼板、木船等材料送给红军,并帮助红军架设好浮桥。20日开始,抢渡潇水。中央纵队和中革军委领导人博古、李德、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刘伯承、叶剑英、邓发、凯丰等先后从葫芦岩渡口渡过潇水,进入审章塘瑶族乡,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还有黄家村瑶家特有八福门楼,皂角坝村的灵猴蹲鼓,杨柳塘村的三公庙、石马雕刻,向荣村、洞民、黄家、冯家等村的民族雕花木制楼等等。审章塘瑶族乡有沿潇水河的风光带,渔江洲、葫芦岩沙洲泛舟钓鱼,洞民、黄土坝秋枫竹林等秀丽的风景,渔江洲和葫芦岩沙洲都是位于潇水河中央的洲子,四面环水,渔江洲子上古樟众多,葫芦岩沙洲上一片竹林,都是天然的氧吧,是夏季泛舟消夏的好去处,还可以约上几个钓友在潇水河里享受垂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