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行政划分
分享到:
横岭瑶族乡
  • 2022-06-11 10:09
  • 编辑:
  • 作者:
  • 来源:横岭瑶族乡
  • 【字体:    


一、横岭瑶族乡基本情况

横岭瑶族乡位于道县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32公里,东邻洪塘营瑶族乡,南接江华瑶族自治县,西与审章塘瑶族乡交界,北与蚣坝镇、四马桥镇相邻。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万人,其中瑶族人口5363人,占人口总数的51.5%;乡域面积10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87亩,林地面积13万亩,全乡主要道路交通为071县道,是典型的边远山区乡镇。现有乡人大代表52人,县人大代表7人。

二、“十三五”期间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及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横岭乡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2020年荣获永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214月荣获“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1、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五年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乡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产,2021年全年财政收入576.56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3元。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完成22.3公里的村主道硬化,打通硬化断头路7.3公里,扩宽硬化道路43.7公里,村主道硬化率达100%25户以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修建桥梁2座,维修桥梁3座,消除了出行的安全隐患。加大电信和移动基站的建设力度,新建通讯基站6个,电讯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全覆盖,4G信号巩固稳定。全面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进度,菖路、两江、天鹅岭、横岭、浪石等5个村新一轮电网改造基本完成,总投资4200万元的后江桥至洪塘营三级公路已正式开工建设,全面修复横岭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处;横岭村、浪石村、两江村的污水处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进行规划设计。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助推产业发展。

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为加快培育产业兴乡富民,先后发展了黑山羊、野生蜂蜜、酥脆枣、柠檬、高山药材等产业,培育了12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了3个扶贫工厂,带动179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产业扶贫人均增收600余元,实现了瑶乡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期望。2021年,向县工业园指导组织运送复工复产人员41人,积极有序推动易地搬迁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努力实现疫情期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我乡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第一位,加大教育基础建设,创办公立幼儿园一座,在园幼儿51人,小学2所(横岭中心小学、横岭村片小),在校生292人;初中1所,在校生1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投入20余万元维修学校的基础设施,2021年为横岭小学和横岭中学共建设了12盏太阳能路灯;鼓励在外乡贤能人为家乡做贡献,沙窝村乡贤能人刘飞祥为两所学校共捐赠12台电脑,有效改善了教师教学条件;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向横岭小学捐赠了校服、书籍、棉被等价值10万余元的物资。

5、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2021新建综合卫生院投入使用,村卫生室10个,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八个行政村均设有卫生室,乡村群众的一些日常小病疼基本上能做到就近诊治。八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和精准度,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两险”征缴工作扎实推进。2021年办理农村低保业务328人次,共发放低保金111余万元。

6、民族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深入挖掘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努力实现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改善乡村两级的办公条件和优化办公环境,基层基础得到全面夯实。2018年新建村级服务中心6个,改扩建2个,面积均达到300方平米以上,八室二中心等功能设备配置齐全,完善8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图书室、健身文化广场等文娱设施配套齐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7、干部民族政策得到落实。高度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民族团结推进工作,将民族团结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在班子配备、干部配置上充分考虑民族结构。目前,乡党政主要领导都是瑶族,在2021年村支两委换届中,新增了8名瑶族干部,更合理配置干部队伍,形成民族结构科学合理的班子和干部队伍,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8、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为确保不让一个民族兄弟在发展的路上掉队,乡政府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投入资金18万元,大力推进横岭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落实落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开展走访入户献爱心活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走访入户帮扶活动。慰问帮扶“三老”人员中少数民族贫困户120户,并送去大米、食用油、被子等生活用品;同时,组织慰问困难人员4名,累计筹资慰问金2万余元。筹措资金220余万元修建了两江村和天鹅岭村两座民心大桥,交通便利拉近了距离,促进瑶、汉同胞自觉形成融洽关系,建立兄弟情谊,瑶、汉群众友好相处,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三、《行政工作条例》《湖南省散居少数民族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

为加强工作,把学习贯彻落实《行政工作条例》《湖南省散居少数民族条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学习宣传领导机构,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带到群众大小会议上学,定期不定期在广播中播放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宣传学习,使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意识明显增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能认真贯彻落实好民族政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集居的村寨,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变少数民族集居村寨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总结成绩时,我们也看到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1、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解决不够好。特别是广山片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存在季节性人畜饮水困难,天花岩水库高干渠年久失修,无法满足菖路村、丰木山村灌溉需要。

2、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丰木山村6组,两江村23457组,天鹅岭村78组目前未通水泥路。两江村、天鹅岭村、深海村、菖路村的通讯信号弱,有时电话无法接听。全乡还有5个村没有列入农网改造,供电线路老化。

3、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规模性经营,发展产业的人才、资金、资源严重不足,产业带动经济效果不明显,仍然是以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4、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村集体收入整体薄弱。各村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除脱贫村有光伏发电收入外,其它村集体收入没有达标,其中浪石村只有1.6万元。乡卫生院没有救护车,疫情防控工作中接送隔离对象时存在很大安全防患。

5、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许多脱贫户仍存在“等、靠、要”思想,特别异地搬迁居民,扶贫工厂因多种原因已停厂,发展农业只能回原居住地,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大优势产业培育力度。一是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到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优质林木,种植厚朴、山胡椒等药材,发展牲畜养殖,以黑山羊带动养羊、养牛、养猪,并做大规模,打造瑶山土猪、山羊、肉牛品牌,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利用扶贫工厂的优势,推动高山野生茶、竹笋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让传统产业迸发新的动能。三是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田园风光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特色的要求,维修建设好传统村落,发展特色休闲产业。四是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后江桥至洪塘营三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积极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主要用于培训民族文化传承人和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场所的建设,比如修建瑶寨,打造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农家新居,组建少数民族艺术表演队,唱瑶歌、打瑶鼓、过瑶堂,弘扬瑶族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民居休闲点,比如欣赏沿河风光、梯田风景、电站风景、瑶寨风景、灯盏窝雪景等。

3、选优建强村支两委班子。针对民族乡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拓宽渠道引进各类人才,民族乡能否振兴,乡党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会是关键,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招回来、用起来,建设一支强劲有力的振兴工作队伍。同时,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大对民族乡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民族乡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