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概况】梅花镇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北部,镇政府驻地梅花村,距县城16公里。东邻双牌县理家坪乡,南接白马渡镇、东门街道、富塘街道,西邻寿雁镇、乐福堂乡,北连双牌县打鼓坪乡、理家坪乡。207国道和洛湛铁路穿越全镇,境内18个行政村4.2万人口,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1千米,总面积85.45平方千米。水田面积3.2万亩,旱地面积1.8万亩,山林总面积4750公顷。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518毫米,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处于盆地中心,素有“天然温室”美称。
现辖梅花、蒋莫、斜坡渡、赤源、修义、盘家、东风、车头、石下渡、贵头、宜阳、仙田福、斯屋、司空岩、廊洞、社湾、宜新和棠下等18个行政村,254个村民组,11597余户,4.2万余人。
单位地址:道县梅花镇梅花村 联系电话:5511019
邮政编码:425300 办公咨询电话:0746—5511019
【表彰及荣誉】
2024年,梅花镇被评为2023年度永州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2023年度永州市安全发展工作示范乡镇,洑水河梅花镇段被评为2023年度湖南50个幸福河湖;梅花镇贵头村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024年12月,梅花镇“五说一警”被省社会工作部向社会工作部推荐在中国乡镇论坛刊登,同时被省农业农村厅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乡村治理典型案例。2025年1月,被中国法治网刊登。
【经济发展】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理念不动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成效显著。全镇大力推广稻烟、稻莓、稻油等轮作(共生)模式,成功达成“一亩田万元钱”的目标。同时,以“烟-稻-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烤烟产业实现收益23000万元,特色水果产业收益达9000万元。细分来看,草莓亩产值4-5万元,葡萄亩产值2.5-3.5万元,蓝莓亩产值2-3万元,脐橙亩产值5-7千元,烤烟亩产值5-6千元。在农业发展的带动下,不仅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强力反哺村级经济。全镇充分盘活18个村的闲置屋、烤房群以及村活动中心屋顶资源,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其中,宜阳村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增幅位居全县首位。此外,2024年全镇落实农村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资金近600万元,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认同感。在旅游业态方面,梅花镇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依托陈树湘红色文化园核心经济辐射带,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研学”融合发展模式。精心打造“上午参观红色文化、下午于网红坝游泳或体验水果采摘、探寻传统古村落,晚上在宜山露营,凌晨观日出”的一日户外休闲游线路,备受游客青睐。周末经济、后备箱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田园经济与庭院经济收益达到1000万元,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资672.56万元,亮化工程项目等建设投资300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发展“庭院经济”,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动“千万工程”实施,发展“庭院经济”,高标准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8个村,村庄环境实现质的提升。建立农村路网,完成仙田福至寿雁镇唐家和社湾至梅花道路硬化项目和车江通景公路提质改造项目,修复国道207破损道路15处615平方米,宜阳、宜新、东风新建农村文化礼堂,赤源、司空岩、仙田福新建公厕。启动东风西田至赤源道路扩宽提质项目,同时社湾至东风黄土洞道路硬化项目已评审通过,政策落地振奋人心。
【项目投资】用足用活各类扶持政策,全镇道路交通项目建设投资3.2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投资5000万元,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资672.56万元,亮化工程项目建设投资300万元(路灯、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礼堂),农户在辖区三家银行纯存款达1.5亿元。其中投入5000万元的廊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宜阳河部分河堤维修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投资600万元的8个村高标准农田全面完工,同时向上级争取1.2亿元廊洞水库左右高干渠及支流维修复原项目申报立项。
【惠民工程】2024年梅花镇扎实推进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全年累计拨付社会救助资金721.57万元,精准保障困难群体1.8万人次。其中落实低保救助302.04万元惠及10217人次,特困供养金222.95万元覆盖2920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51.66万元帮扶5911人次,投入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62.15万元保障649名特殊儿童,提供临时救助金27.64万元解决275户急难家庭燃眉之急,并实施医疗救助55.13万元纾解69个家庭大病负担。同步构建全覆盖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双台账+网格化"动态管理确保脱贫户、监测户100%参保。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镇内18村均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有效缩短城乡通行时间。创新实施“领雁”创业培育计划,发放小额信贷2700万元配套财政贴息40万元,形成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协同发力格局。
【社会和谐】扎实开展社会治理“1+4+2”专项行动,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国家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假币等各类宣传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探索“村民”说事、“村嫂”说情、“村舅”说理、“村官”说法、“村贤”说德、警民联调的“五说一警”多方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开展干部职工参与政治轮训比例达100%,形成了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开展“法治大宣教”活动,推动普法教育进村、入户、见人,切实提高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实现全镇违法犯罪率、信访总量双下降。善用法治思维,在解决乡村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安全生产】紧盯企业生产、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14个重点领域及小火亡人、防溺水、森林防火等工作,纵深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联合检查和执法20余次,全年共排查各类九小场所及下店上宅商铺132家,整治隐患260余个,完成“小加工厂”隐患整改20余个。开展消防和森林扑灭火应急演练13次,成功承办道县2024年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暨第一届乡镇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技能比武活动,发放安全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全面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确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文化教育】2024年,全镇有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图书室18个,藏书14万余册;每年组织群众开展大型文化活动20余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00余人,专任教师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2024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个,门诊部19个,有床位60张。其中村卫生室18个,专业卫生人员61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44人,注册护士12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基础检查、急诊急救和中医药服务。
【供电饮水】1980年建成梅花自来水厂,有深水井1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0.1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460米。1990年梅花镇电管站建成,位于梅花圩。
【水利建设】境内有廊洞水库、正鹄水库、砚石水库以及洑水河。2024年,投入5000万元的廊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宜阳河部分河堤维修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向上级争取1.2亿元廊洞水库左右高干渠及支流维修复原项目申报立项。
【村镇建设】18个村的村庄规划优化调整格局、有序推进,全面推动“千万工程”实施,发展“庭院经济”,高标准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8个村,村庄环境实现质的提升。2024年硬化道路全镇11个村道路硬化6.4公里、机耕道建设2.5公里、水利建设、四小园建设等项目,联通梅花镇及江村镇的车江通景公路(065县道)11.1公里提质改造全面竣工。梅花镇绿化覆盖面积3.6公顷,园林绿化面积2.41公顷,公共绿化地面积1.6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0.92平方米。以陈树湘烈士纪念园、何宝珍故居为主统筹推进文旅事业,突出抓好红色小镇建设,擦亮红色党建品牌。
【历史人文】何宝珍(1902-1934)又名保贞,葆珍。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人。1918年秋,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积极参加学校“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代表。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总支委员,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声援工人罢工斗争。后赴长沙读自修大学。1923年春,赴安源煤矿,任煤矿子弟学校和工人夜校教员,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安源与工运领袖刘少奇结婚。1925年5月,随刘少奇到上海,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并参加“五开”运动。11月底,陪刘少奇回长沙养病。之后,到广州全国总工会工作。1926年10月,到武汉,任汉口市妇女协会组织部长。1932年冬,刘少奇离沪前往中央苏区,何宝珍带着小儿子留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全国互济总会领导兼营救部部长,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千方百计营救被捕同志,1933年3月被捕入狱。1934年秋,32岁的何宝珍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刘少奇称其为“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吴必达(1195-1264)字材卿,宋宁宗、理宗年间在世。道州石下渡村(今属梅花镇)人。自幼好学,精通诗书。嘉定三年(1210)以诗文举进士。淳祐元年(1241)中特科状元。曾作《及第谢恩诗》云:“圣朝耕化广搜贤,丹陛遥瞻穆穆天。历数万年垂正统,精微一理得心传。输忠敢罄刘责胆,擢第应同李郃肩。四海尚朝守德治,小臣稽首颂周篇”。后授职健康府教授。掌管学校(学官、书院)课试等事。淳祐七伞奉议郎尚书、礼部阁兼给事中,佩紫金鱼袋。办事严明,有声于时。后归,病卒,葬白马渡附近,此地遂名状元山。⠂ 【民优特产】有红瓜子、枇杷、杨梅、灰鹅、草莓、柚子、蓝莓等特产。⠂ 【风景名胜】旅游景点有宜山森林公园(含宜山寺、尼姑庵、万亩杜鹃、圣水井等景点)、修宜古民居、何宝珍故里、廊洞水库、贵头村网红坝等。
【工作大事记】
1、梅花镇“五说一警”被省社会工作部向社会工作部推荐在中国乡镇论坛刊登,同时被省农业农村厅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2、2024年斥资720万元、全长11.2公里的车江通景公路顺利通车;
3、2024年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镇内18个村均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4、2024年争取投资5000万元对廊洞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保障饮水安全;
5、2024年“4.7”“4.20”“4.30”“6.19”“6.25”等多轮强降雨气象灾害中,镇村干部冲在一线转移群众和辖区群众生产自救的典型事迹并被中央新闻频道宣传报道;